3D打印也稱之為增材制造,是在計算機控制下將材料逐層堆積成型的一種制造工藝,雖已有30年的發展歷史,但在工業制造領域中的應用,它依然是一項新興技術,同時也被業內被視為下一代工業革命的重要性技術。
3D打印以精微材料為起點、以數字化控制為手段,將傳統上材料選擇制備和工藝加工的串行過程轉變為成性和成形的并行過程。
3D打印+汽車零部件
近日,寶馬集團宣布好消息,與12個合作伙伴共同啟動的IDAM(增材制造工業化和數字化)項目取得了成功,兩條全自動3D打印汽車生產線即將投入運營。其中一條在寶馬集團慕尼黑的工廠,使用激光粉末床熔合 (LBPF) 結合人工智能和
機器人技術,每年能夠實現批量生產約50,000個相同的零件以及超過10,000個單個零件和備件。
此項目其實在三年前就已啟動,目前能取得成功,也進一步表示3D打印技術已深入應用到汽車制造領域中。
據國外SmarTech Analysis的預測,從2021年到2030年,3D打印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將以19.1%的速度增長,3D打印在汽車供應鏈中的使用將進一步提升。
3D打印+衛星天線技術
日前三菱電機公司宣布,公司已開發出一種在軌增材制造技術,該技術使用光敏樹脂和太陽紫外光在外太空進行衛星天線的3D打印。
歐洲太空總局去年也宣布將在太空使用來自月球的金屬進行3D打印試驗,憑借越來越多相關太空增材制造技術,衛星降低發射成本的途徑或將再增加一個,也為未來太空任務零部件帶來其他設計制造方法。
3D打印+建筑物
2022年5月9日,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水泥新材院通過專利合作條約申請的國際發明專利“基于3D打印制備建筑結構的設備及方法”被美國專利與商標局授予專利權。
本次授權的國際專利不僅是中國建材總院水泥混凝土3D打印領域第一個美國專利,同時也是世界上首個提出包含“U型筋”、“射釘”成套技術的層間縱向自動配筋專利。
據相關報道稱,中國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實質上將青藏高原上的羊曲大壩項目打造成全球上最大的3D打印建筑物。
建筑因涉及鋼筋、混凝土等工藝,工程結構性很復雜。與傳統鋼筋混凝土相比,3D打印切片建造方法的優勢在于混凝土材料的拓撲優化分布,更高效地發揮了混凝土材料的受壓性能。
在國內,整個項目都采用3D打印技術的案例并不多見。但深信,隨著應用范圍的加寬加深,3D打印在建筑行業將展現出巨大潛力。
目前國內高度重視3D打印技術的發展,僅2021年各部委及地方政府就發布了23份相關的政策文件,3D打印技術未來可期,同時也期待有更多的企業涌入!
原標題:3D打印技術“上天”了!新一輪工業革命即將到來